環保北京 發布於 2018-07-14
為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下簡稱“中央《意見》”),打好北京市汙染防治攻堅戰,市委、市政府製定印發了《關於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北京市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下簡稱“本市《意見》”)。
本市《意見》貫徹落實中央要求,結合本市實際,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以大氣、水和土壤汙染防治為重點,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責任落實,完善工作機製,突出攻堅力度,對中央《意見》和本市“十三五”規劃的措施任務,進行適度加嚴、細化、量化,並有所創新,是今後一段時期本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主要內容
本市《意見》包括五部分,十二章。第一部分(第一章)分析了本市生態環境保護麵臨的形勢。第二部分(第二章)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對北京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第三部分(第三章)強調要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第四部分(第四章)明確了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第五部分(第五至十二章)部署了八項重點任務,分別是:推進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堅決打好碧水攻堅戰,堅決打好淨土持久戰,切實維護首都生態環境安全,加快生態保護與修複,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突破,改革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體係。
一、本市生態環境保護麵臨的形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汙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安全有效保障,綠色發展水平逐步提高,美麗北京建設邁出堅實一步。同時也麵臨著諸多挑戰,如人口資源環境矛盾依然突出;“複合型”“壓縮型”的生態環境問題仍未有效解決,環境質量與國家標準相比還有差距,防範生態風險、保障環境安全的壓力依然存在;城鄉生態環境保護不均衡;生態環境治理體係與治理能力不能完全適應超大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生態環境仍是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短板”。
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窗口期。必須要應勢而謀、因勢而動、順勢而為,刻不容緩地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緊攻堅,打好標誌性的重大戰役,為廣大市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
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包括生態興則文明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製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等重要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係統闡述了“建設一個什麽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的重大時代課題,要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中,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嚴守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製線、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紅線,減量發展、高質量發展,著力攻堅治理大氣汙染等“大城市病”,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優先保護好生態環境。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科學指南、行動綱領,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是推進首都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的根本遵循,必須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三、全麵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領導
(一)落實黨政主體責任
黨政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相關領導班子成員承擔相應責任。各級黨委、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及生態環境質量負總責,各級、各有關部門負責本級、本領域的汙染減排、監督管理等工作。建立市級統籌、區級落實、鄉鎮(街道)具體監督、村(社區)巡查的機製。
(二)強化督察考核問責
對中央環保督察、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強化督查反饋的問題,完善任務分解、調度督查、明察核驗、信息公開、整改驗收等環節的程序和標準,確保整改到位。開展市級環保督察。製定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辦法,建立獎勵、問責機製,樹立正確政績導向。
(三)建設生態環境保護鐵軍
重點完成自然生態監管機構改革、全市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製度改革,組建市、區兩級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將環保執法納入鄉鎮(街道)實體化執法平台。
四、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目標
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低碳水平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同率先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具體指標: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達到國家要求;地表水達到或優於Ⅲ類水體比例達24%以上,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到28%以內;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比2015年減少30%以上;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再開發利用的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生態保護紅線麵積占全市國土麵積26.1%;森林覆蓋率達到44%以上。
到2035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建成天藍、水清、森林環繞的生態城市,美麗北京基本建成,初步建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到本世紀中葉,生態文明全麵提升,全麵建成更高水平的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成為世界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二)原則
確定了環境優先、問題導向、改革創新、精細治理、依法監管和全民共治等六個基本原則。
五、重點任務
(一)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是去汙染產能,到2020年再退出1000家以上一般製造業和汙染企業。2018年底前完成在冊“散亂汙”企業的集中整治,隨後通過巡查、用電用水和大氣汙染監控,及時發現、分類整治。建立鎮村產業集聚區的用電用水、汙染排放考評機製,對排名靠後的鎮村產業集聚區,采取疏解、淘汰、整合、升級改造等措施,實現“騰籠換鳥”、提質增效。
二是加嚴節能節水節地和環保標準,加強用電用水、汙染排放監測,新建項目汙染排放減量替代,到2020年工業園區等產業集聚區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比2017年下降20%左右。
三是建設節水型城市,推進工業、建築等重點領域節能,到2020年新水用量控製在31億立方米以內,萬元GDP能耗、水耗分別比2015年下降17%、15%以上。
四是引導公眾綠色生活。積極培育生態文化、生態道德。推廣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如綠色出行、節約用水用電、分類投放垃圾、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引導綠色飲食和“光盤”行動、拒絕露天燒烤、不放煙花爆竹。
(二)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2020年與2017年相比,全市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減排20%,交通領域大氣汙染物減排30%,各區降塵量下降30%。
一是打好柴油貨車等移動源汙染治理攻堅戰。
調整運輸、車輛結構,減少柴油車使用。建設貨運鐵路網,到2020年全市貨物到發鐵路運輸比重提高到10%。提高公交、郵政等車輛的電動化水平,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車達到40萬輛左右。
嚴格監管,減少汙染排放。實施新車國六排放標準。2018年9月底前,將低排放區擴展到全市域,嚴格執行禁行限行規定,每年完成150萬輛(次)的重型柴油車檢查,閉環管理超標排放的柴油車。
2019年底前,製訂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備案和標識管理政策,分行業建立使用備案、達標的非道路移動機械製度;2020年起禁止使用未經備案、無環保標識的非道路移動機械。新機場基本使用新能源運營保障車輛、地麵支持設備,首都機場到2020年近機位全部實現地麵電源供電。
二是打好揚塵汙染管控戰。
對施工揚塵,安裝視頻監控、顆粒物在線監測等係統,實施閉環管理,對違法行為處以罰款、停工、停標等處罰。
對道路揚塵,製訂更嚴的保潔標準,對城市道路、背街小巷、高速公路、郊區公路的主路、輔路和人行步道,實現清掃保潔“全覆蓋”;檢測評定道路揚塵並反饋至責任主體,督促整改。
對渣土車,處罰不符合要求、遺撒車輛的產權單位、使用單位。
對鄉鎮(街道),實時監測粗顆粒物,應用衛星遙感等手段監控裸地揚塵,按月評價考核。
三是分類治理揮發性有機物汙染。
對工業,嚴格標準約束,推廣使用揮發性有機物低含量的原料,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環保技改工程、達標排放行動計劃,未來三年石化行業逐年減排10%。
對建築塗料、膠粘劑,2018年9月底前完善綠色采購政策,2019年1月起財政支出的各類工程必須使用低含量的建築塗料、膠粘劑;嚴格生產、流通領域監管,曝光不達標產品。
對成品油,嚴厲查處假劣非標油品和尿素溶液。
對汽修、餐飲行業,完成汽修行業噴漆汙染升級治理,設定執法檢查量、違法查處率等量化指標,嚴格監管。
四是打勝壓減燃煤收官戰。推進“煤改清潔能源”,到2020年清潔優質能源比重提高到95%以上,解決燃煤汙染問題。
五是積極應對空氣重汙染。完善應急預案和響應體係,到2020年重汙染天數比2015年減少25%。
(三)以“河長製”為統領,堅決打好碧水攻堅戰
一是嚴格水環境質量監測評價考核。按流域監測評價考核鄉鎮(街道)、村莊(社區)的水環境質量。
二是保證飲用水安全。2018年底前,完成密雲水庫等5個飲用水源保護區調整劃定工作。2019年底前,實現一級保護區全封閉管理,拆除二級保護區內現有排汙口。建設清潔小流域,涵養水源。
三是汙染減排、生態擴容兩手發力,打好水環境治理攻堅戰。2018年底前,在完成建成區57條黑臭水體整治的基礎上,完成非建成區84條黑臭水體的整治,全市累計完成141條黑臭水體的整治。實施汙水處理和再生水設施建設第二個三年行動方案,提速廠網建設,加快雨汙分流改造,到2020年汙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建設“海綿城市”,建設初期雨水集蓄係統,減少城市麵源汙染。力爭到2020年底前直排入河的汙染源基本“清零”。實施永定河等河湖水係整治,到2020年河湖利用再生水達到9.7億立方米以上。建設濕地、減少河道鋪裝硬化,恢複水生態。鄉鎮(街道)級、村級河長加強同水務、城管執法、環保等部門的協作,嚴厲查處汙水直排等行為。
四是打好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市村莊環境整治。因地製宜、“一村一策”開展汙水處理,鼓勵用生態辦法處理農村汙水,2020年底前基本解決農村地區生活汙水收集處理問題。鼓勵種養結合,防治農業麵源汙染。
(四)堅決打勝淨土持久戰
一是強化土壤汙染管控和修複。完成土壤汙染詳查,嚴格保護未受汙染耕地,嚴禁在重度汙染耕地種植食用農產品。重點監管汙染地塊,鼓勵生態修複;確需二次開發利用的,必須先評估、治理和修複,有效防控風險。
二是提高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力爭到2020年垃圾分類示範片區覆蓋率達到9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資源化率分別提高到99.8%以上、60%,餐廚垃圾日處理能力達到0.25萬噸。糞便消納站糞液、餐廚垃圾處理廠廢水、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需處理達標。
三是著力防控危險廢物汙染。按照公益性定位,建設一批醫療廢物等非工業源危險廢物集中處理處置設施。
(五)切實維護首都生態環境安全
加強核與輻射的風險防控、過程管理,嚴管高風險放射源。以危險化學品等為重點,排查整治安全隱患。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儲備應急物資,提高應急能力。
(六)加強生態保護與修複
建立監管平台和管控製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荒山綠化、多元拓綠等工程,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七)推動區域協作
加強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重點的區域汙染聯防聯控、聯保聯治和生態共建。
(八)完善治理體係
在監管方麵,建設先進的監測預警體係,包括建立覆蓋街鄉鎮的粗顆粒物監測網絡、完善全市地表水和輻射環境質量監測係統、建成全市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企業環保失信懲戒、排汙許可“一證式”管理。
在政策方麵,完善綠色采購政策,建立覆蓋空氣、水等重點領域和生態保護紅線等重點區域的生態補償機製,建立健全生態涵養區考核和綜合化補償機製。
在法治方麵,製訂移動源和危廢汙染防治、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等法規,修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健全行刑銜接機製,支持公益訴訟。
在科技方麵,開展科技攻關,推廣汙染治理最佳適用技術,建立智能化環境管理體係,提升精準治汙能力。
在社會行動方麵,將環保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幹部教育培訓體係,加大環境教育基地開放力度。開展貼近市民、實際、生活的公益活動,推廣綠色生活方式。完善12369熱線等渠道,鼓勵市民監督,努力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提升市民滿意度。
傳真:0318-2987119
郵箱:aaa0318@126.com
固話:0318-7705775/7705875
手機:13623388759/15003188759
網址://www.hshengmei.com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新華西路21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