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 發布於 2018-08-13
2017年福建全省主要河流水質優良比例達95.8%,9個設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6.2%,森林覆蓋率65.95%、保持全國首位……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兩年來,福建大膽探索,交出了一份綠色答卷。
嚐試探索難度大、確需先行試驗的製度
走進南平市光澤縣審計局辦公室,打開電腦裏的光澤縣自然資源審計係統,各鄉鎮林業、水資源、土地、生態保護紅線、大氣等指標一目了然,從變化趨勢分析圖、審計對比分析圖可以看出各生態指標的變化。 光澤縣審計局局長黃世牛介紹,2016年8月,光澤縣在全省率先試點建立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製度,當地各部門及各鄉鎮主要領導接受生態審計,“數據平台與各部門對接,實時更新,可隨時發現情況,各級幹部感受到綠色‘指揮棒’帶來的壓力逐步升級”。
夯實環保職責的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製度,是福建生態文明試驗區“開展綠色發展績效評價”確定的重點任務之一。
根據《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福建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定位有4個:國土空間科學開發的先導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先行區、環境治理體係改革的示範區、綠色發展評價導向的實踐區
據了解,方案選取難度大、確需先行試驗探索的製度,包括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製製度、健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係、建立多元化的生態保護補償機製、健全環境治理體係、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製度、開展綠色發展績效評價考核等六大方麵任務;方案還要求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製度試驗,如繼續推廣水土流失治理的“長汀經驗”,建立環境資源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對接機製等。
兩年過去了,據統計,目前《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確定的38項重點改革任務已有37項形成改革成果(還有一項在實施中):福建開展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製試點,組建了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局;建成生態雲平台,實現對全省生態環境數據的匯聚整合共享和實時全程監測;落實網格員3.6萬個,將環保監管執法延伸到最基層;推進生態司法專業化建設,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三級生態司法機構全覆蓋等。
6月27日,福建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推進會在福州舉行。福建省委書記於偉國表示,福建省的目標是,到2020年,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並繼續位居全國前列;到2035年,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態環境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
充分發揮市場機製活力,守護藍天碧水
炎炎夏日,福州永泰縣雲水謠景區內遊人如織。山多地少的永泰縣,曾經各項經濟指標在全省靠後,戴著貧困縣、落後縣的帽子。經過調研,永泰縣選擇了自己的發展道路:把握生態環境優勢,勾勒出創建國家級生態縣的藍圖。永泰縣先後否決了數十家有意向入駐的涉汙企業,一批環境友好型、高附加值的新興戰略產業落戶當地。如今,永泰縣經濟發展增速位居福州市前列。
“我們堅持把試驗區建設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引導產業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環境友好、集約高效的基礎上。”福建省發改委黨組成員、總規劃師林向東介紹,一方麵,提升傳統產業綠色化水平,2017年全省取締“地條鋼”產能535萬噸,完成煤炭去產能244萬噸,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裝機比重提高到54.5%;一方麵,培育綠色發展新引擎,2017年全省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5%,服務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43.6%,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既要生態環境“高顏值”,也要經濟發展“高素質”。通過探索試驗一批關鍵製度,福建充分發揮市場機製的活力,守護藍天碧水。
2014年起,福建啟動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工作,在8個試點行業推廣的基礎上,2017年起在所有工業排汙單位全麵實施排汙權交易,目前累計成交額突破9億元。
“建立和完善排汙權交易的市場機製,尤其是建立二級市場交易機製是福建排汙權交易的關鍵環節。”福建省排汙權儲備和管理技術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企業間的自主交易,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使企業從“要我減排”轉變為“我要減排”。
林向東表示,不止排汙權交易,福建還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並將具有福建特色的林業碳匯納入市場交易;同時,推行第三方汙染治理、城鄉環保基礎設施一體化投資運營等市場化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模式,吸引各類專業投資主體參與項目建設運營。
創新機製,促進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雙贏
高溫未退,三明市建寧縣溪口鎮高圳村的一座果園內,果園主人陳春花忙著為果樹施肥。“多虧了新政策,我用300畝果園進行抵押,獲得20萬元貸款,解了燃眉之急。”陳春花說。陳春花說的新政策,是三明市林業金融創新的“福林貸”。
“林改後,三明農民分到的林子人均不足10畝,還不是集中連片的,這種零星分散的小額林權處置較困難,金融部門想貸卻不敢貸,林農需要貸款卻貸不到。”三明市林業局林業改革科科長謝錦斌介紹,2016年底,三明市林業局與三明農商銀行合作,推出普惠林業金融新產品“福林貸”,“由村委會牽頭設立村級林業擔保基金,貸款林農按一定比例交繳保證金,由林業合作社為林農提供貸款擔保,林農以其同等價值的林業資產作為反擔保申請貸款”。
2017年,《福建省綠色金融體係建設實施方案》出台,對政策性銀行、國有大中型銀行開展綠色信貸業績評價。截至2017年底,福建綠色信貸和綠色非信貸融資餘額達2426億元,同比增長21.5%。
為了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當地類似的創新之舉還有很多——
健全生態補償機製。在全省12條主要流域建立資金籌措與地方財力、保護責任、受益程度掛鉤,資金分配以水環境質量為主要依據,統一規範的流域生態補償機製,近3年累計投入補償資金近35億元,大部分補償到流域上遊欠發達地區和生態保護地區。
製定實施農村汙水垃圾整治提升三年工作方案,目前所有鄉鎮建成生活垃圾轉運係統,78%的鄉鎮建成汙水處理設施。
在全國率先開展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試點,有效破解生態保護與林農利益間的矛盾,實現“社會得綠、林農得利”的雙贏,目前已完成試點麵積約23.6萬畝,林農直接受益超過3.5億元。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是承擔國家生態文明體製改革創新試驗的綜合性平台,鼓勵發揮地方首創精神,就一些難度較大、需先行探索的生態文明重大製度開展先行先試。
2016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設立統一規範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同時印發的還有《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
根據相關文件,生態文明試驗區重點探索內容包括:
自然資源資產產權製度、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製、主體功能區製度等難度較大、需要試點試驗的製度;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大氣、水、土壤汙染等突出資源環境問題的製度;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態產品、綠色產品的製度;實現生態文明領域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製度,如資源總量管理和節約製度等。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鍾自煒
傳真:0318-2987119
郵箱:aaa0318@126.com
固話:0318-7705775/7705875
手機:13623388759/15003188759
網址://www.hshengmei.com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新華西路21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