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技術誕生故事與反滲透係統常見問題分析(一)
一、反滲透技術簡介
反滲透又稱逆滲透,是一種以壓力差為推動力從溶液中分離出溶劑的膜分離操作,因為它和自然滲透的方向相反,故稱反滲透。根據各種物料的不同滲透壓,可以使用大於滲透壓的反滲透壓力,即反滲透法,達到分離、提取、純化和濃縮的目的。反滲透膜是實現反滲透的核心元件,是一種模擬生物半透膜製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模擬生物半透膜又是一項仿生學的偉大成就。
那麽到底是哪種神奇的生物讓偉大的科學家發明了如此偉大的產物呢?今天,衡美水處理為大家介紹一下反滲透技術的前世與今生。
1、海鷗,反滲透膜生物原型
1950年美國科學家DR.S.Sourirajan在觀察海鷗時發現,海鷗首先會吸一大口海水,然後過一段時間,再吐出一部分。他感到非常好奇,因為海鷗這種使用肺呼吸的陸生動物是不可能直接攝入高含鹽量的海水來補充水分的。
出於這種好奇,DR.S.Sourirajan和他的團隊對海鷗進行了解剖,發現海鷗並沒有直接把海水喝下,而是把海水存在喉管裏,海水經由海鷗吸入體內後加壓,再經由壓力作用將水分子貫穿滲透過粘膜轉化為淡水,海鷗把淡水吸收到身體內部,然後把剩下的高濃度海水再吐出來。海鷗喉管中的這層粘膜組織,就是反滲透膜的原型。
2、喝海水,就是這麽自信
DR.S.Sourirajan認為此項重大發現很可能是人類獲取飲水方法的一個重大突破,隨即就投入了該原理工業化的研究。美國政府得知此事,投入了4億美元(約合現在31.6億美元)的資金,資助美國U.C.L.A大學醫學院教授Dr.S.SidneyLode配合DR.S.Soirirajan博士著手研究反滲透膜。在巨大的資金支持和眾多科學家的努力之下,反滲透膜初期的模型誕生。
反滲透膜工作原理
3、宇航員在無重力環境喝水
1968年,美國阿波羅登月的各項技術準備都緊鑼密鼓地開展,其中讓人頭痛的難關竟是普通的水。當年阿波羅登月計劃的人員和設備的總需水量,竟達到6噸之多。航天是一項對重量要求很高的工作。
畢竟宇航員多一斤肉,發射成本可能就要多上百萬美元,更別說以噸計的水了……
如何回收提純工業廢水、洗漱用水和尿液成為很大的攻關課題。於是反滲透膜這一技術很快被引用到宇航領域。
采用反滲透技術將使用過的汙水,包括尿液等排瀉物,淨化處理,成為達到飲用標準的再生水,使太空船不用運載大量的飲用水升空,為阿波羅登月計劃做出了巨大貢獻。
美國絕密專利
幾十億美元的投入終結碩果,就是反滲透膜製水技術。在當時此項技術被美國宇航局列為絕密等級專利。
反滲透技術在航天領域成功應用之後,又轉移到軍工領域。自70年代起開始裝備美國潛艇、航母和作戰艦艇,用於海水直接製成飲水,在美國人們把反滲透形象的比喻為“體外腎髒”。
我國在90年代初開始引進此項技術,裝備軍艦和潛艇。92年,中南海建立了一座反滲透水廠,保證國家領導人飲水質量,同時為外賓提供飲水,從此反滲透技術走進了新華門。如今,反滲透技術被應用於淨水器的生產中,從此也走進了千家萬戶。
是不是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那種神奇而又神秘的力量?敬畏自然,是人類早晚應該明白的一件事。
二、反滲透係統常見問題分析
1、泥砂顆粒及無機膠體汙染
(1)現象和症狀
A、泥砂顆粒堆積在首段的前幾支膜元件的進水端;
B、係統壓力將偏大,係統脫鹽率偏低;
C、膜元件解剖後,膜表麵和進水流道附著可見汙染物。
(2)原因
A、預處理失效或設計存在缺陷;
B、多介質過濾器或活性炭床反衝洗和快洗不充分;
C、進水的SDI值偏高;
D、硬砂顆粒機械擦傷膜片。
(3)清洗或解決方案
A、難以化學清洗恢複,可以嚐試采用酸堿清洗;
B、加強介質過濾器或活性炭床反衝洗;
C、加強SDI值監控;
D、加強保安過濾器的監控和更換。
傳真:0318-2987119
郵箱:aaa0318@126.com
固話:0318-7705775/7705875
手機:13623388759/15003188759
網址://www.hshengmei.com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新華西路21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