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C /N比的水質,出水總氮不達標,應該怎麽控製?”
這種問題在於小城鎮的市政管網不完善,或者說進水被雨水稀釋過,導致進水負荷較低,也是很多人經常會遇到的一種情況。
在這種水質下,往往會出現汙泥老化現象,出水的總氮指標也不合格。
因為在低C /N比的廢水中,硝化菌的數量占比會很接近異養菌,也就是說此時的係統相對於健康的活性汙泥係統來說,是硝化菌多,異養菌少。
由於硝化菌的絮凝性是比較差的,難以在二沉池中沉澱,很多沉不下去的小絮團隨著上清液流出,造成了硝化菌的大量流失。
這個時候如果采取延長汙泥齡的措施來控製氨氮,就會導致異養菌進一步減少,從而加劇硝化菌的流失。
二、遇到低C /N比的水質,怎樣控製總氮指標的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總氮調控的幾個關鍵參數:
1、缺氧區停留時間;
2、汙泥齡;
3、內、外回流比;
4、碳源的選擇和投加;
這裏重點說一說內回流比和碳源投加。
先說內回流比。
內回流如果過低,硝態氮不能回流到缺氧區,反硝化反應就沒辦法正常進行,這個時候缺氧區的外加碳源沒有被充分利用,就會進到好氧區,被好氧區的異養菌所消耗,這樣就白白浪費了碳源,還消耗了溶解氧。
內回流如果過高,就會把好氧區的溶解氧帶到缺氧區,破壞了反硝化所需要的缺氧條件。
再說外加碳源。
在進水碳源不足時,需要選擇合適的碳源進行投加,並且為了節省成本,需要想辦法盡可能降低碳源投加量。這裏就涉及到碳源的選型知識。
舉個例子。
“對於進水COD100mg/L,氨氮25mg/L,TN30mg/L的廢水,如何控製總氮指標呢?”
首先我們對這類廢水的實際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可以得到4個信息:
1、一般出水COD會在20~30mg/L,TN在20mg/L左右,氨氮小於1;
2、生化係統的DO大於2mg/L,而且一般遠遠大於2mg/L;
3、需要額外投加碳源;
4、汙泥處於老化狀態。
那麽再來分析總氮控製方案:
1、計算脫氮效率,以出水總氮12mg/L計算,則脫氮效率是60%;
2、計算內回流比,按100%外回流比計算,得出內回流比為50%;考慮到內回流泵開啟時,最低也達到了120%的回流比,遠遠大於50%,可想而知,大量的溶解氧就會被帶回到缺氧池,所以不考慮開啟回流泵。
3、DO的控製。在低負荷的情況下,DO並沒有很好的控製方案。
4、碳源投加。對於低負荷廢水,優先選用產泥量大的碳源,綜合考慮成本後,選擇液體葡萄糖作為碳源。
5、按照理論來講,碳源一般會投加在缺氧區,但是在實際工程應用中,我更建議把碳源投加在厭氧區,這樣在消耗完回流帶來的溶解氧後,還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反硝化。
三、簡單總結
對於總氮調控的邏輯,大原則是要讓缺氧區保持良好的條件,控製好缺氧區出水的TN濃度,就相當於是控製了出水的TN濃度。
而控製缺氧區出水的TN濃度,實際上就是控製缺氧區的硝態氮濃度、DO濃度以及投加合適的碳源。
那麽什麽才是合適的碳源?一般碳源的選擇可以從4個方麵來比較:
1、反硝化速率;
2、產泥量;
3、啟動速度;
4、亞硝態氮積累。
比如說低濃度的硝態氮水平下則投加反應速率比較低的葡萄糖,高濃度的硝態氮水平下則需要投加反應速率高的甲醇、乙酸等。
傳真:0318-2987119
郵箱:aaa0318@126.com
固話:0318-7705775/7705875
手機:13623388759/15003188759
網址://www.hshengmei.com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新華西路2138號